近日,Scientia Horticulturae在线发表了浙江农林大学张超/付建新课题组题为Petunia bZIP transcription factor PhbZIP3 is involved in floral volatile benzenoid/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 through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hPAL2 and PhBSMT的研究论文。

论文链接:
//doi.org/10.1016/j.scienta.2023.112719
研究背景
挥发性苯类/苯丙烷类化合物(FVBP)是植物花香成分中最主要的一类化合物之一,多项研究已证实MYB、ERF、GRAS等转录因子参与矮牵牛(Petunia hybrida)FVBP的合成或释放过程,但作为植物中最大转录因子家族之一的bZIP家族,其是否参与FVBP的调控尚不明确。本研究在矮牵牛基因组中鉴定到了77个bZIP成员,通过表达分析及亚细胞定位结果,筛选获得了调控FVBP合成的候选成员PhbZIP3。进一步通过双荧光素酶试验和酵母单杂交试验,验证了PhbZIP3具有激活PhPAL2和PhBSMT基因转录活性的功能,从而促进矮牵牛FVBP的合成。
研究结果
 利用
 HMMER
 和
 CDD
 工具在矮牵牛基因组中
 鉴定到
 77
 个
 bZIP
 基因家族成员。
 通过
 系统进化树
 的构建
 (图
 1
 ),矮牵牛
 bZIP
 家族分为
 11
 个亚族,缺失
 J
 和
 M
 亚族
 成员
 。利用在线软件
 MEME
 ,从
 77
 个矮牵牛
 bZIP
 成员
 中确定了
 10
 个最保守的
 motif
 ,同时对所有基因进行结构可视化(图
 2
 )。
 
 图1 bZIP系统进化分析
 
 图2 矮牵牛bZIP蛋白保守基序及基因结构分析
 
 
 为进一步了解矮牵牛
 bZIP
 基因的潜在调控机制,使用
 plantCARE
 进行了顺式作用元件分析。结果表明,矮牵牛
 bZIP
 启动子区域存在大量可响应植物激素的顺式作用元件,如
 ABRE
 、
 GARE-motif
 和
 P-box
 、
 GARE-motif
 和
 P-box
 ,以及应激反应顺式作用元件,如
 ARE
 、
 LTR
 和
 MBS
 。此外,还发现了
 G-boxes
 和
 GT1-motifs
 ,它们是与光反应调控密切相关的作用元件。在某些矮牵牛
 bZIP
 成员的启动子中还发现了与昼夜节律的调控密切相关的
 circadian
 元件(图
 3
 )。

图3 矮牵牛bZIP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
 3.
 筛选与
 FVBP
 合成相关的
 bZIP
 成员
 
 基于矮牵牛‘
 Mitchell
 ’开花第
 0d
 (
 D0
 )
 与
 开花第
 2d
 (
 D2
 )
 花冠转录组
 的表达
 数据,筛选得到
 7
 个
 可能参与矮牵牛
 FVBP
 合成
 的
 PhbZIP
 基因
 成员
 。进一步使用
 qRT-PCR
 技术检测了它们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开花过程中的表达水平。结果显示(图
 4
 ),
 PhbZIP3
 和
 PhbZIP5
 的表达水平与
 矮牵牛
 ‘
 Mitchell
 ’
 FVBP
 合成释放规律较为一致。
 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,
 PhbZIP3
 与核定位蛋白共定位,表明
 PhbZIP3
 定位于细胞核中;而
 PhbZIP5
 没有定位在细胞核中,
 推测其可能不具备转录因子功能
 (图
 5
 )。

图4 7个候选PhbZIP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及花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模式

图5 PhbZIP3和PhbZIP5亚细胞定位
为了验证PhbZIP3调控机制,我们分析了矮牵牛FVBP合成通路中代谢基因启动子序列,发现PhPAL1、PhPAL2、PhPAAS、PhBPBT、PhBSMT和PhCFAT基因的启动子上存在bZIP可以结合的元件G-box和ABRE。通过双荧光素酶及酵母单杂交试验表明,PhbZIP3能结合并促进PhPAL2和PhBSMT基因的表达(图6和图7)。

图6 PhbZIP3和FVBP通路关键基因双荧光素酶试验

图7 PhbZIP3和FVBP通路关键基因酵母单杂交试验
 
 矮牵牛基因组中共有
 77
 个
 bZIP
 转录因子成员。其中
 PhbZIP3
 能够结合
 FVBP
 通路
 中关键酶基因
 PhPAL2
 和
 PhBSMT
 的启动子并激活其表达,
 可能参与
 调控矮牵牛
 FVBP
 的合成
 与
 释放。 
 51吃瓜-实时追踪明星绯闻与全网最火吃瓜事件
张超副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,付建新副教授和风景园林学(农)硕士研究生余果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,硕士研究生卿洪生
 和
 柳欣悦参与了本课题的部分工作。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
 金(
 32002077
 )
 的资助。
团队或作者(第一或者[和]通讯作者)简介
第一作者:付建新,女,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园林植物花香代谢及调控研究。
共同第一作者:余果,男,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。
通讯作者:张超,男,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园林植物花色花香代谢及调控研究。